土家族三老漢 一臺“扶貧戲”
2019-01-28 16:13:06 來源: 新華網(wǎng)
關(guān)注新華網(wǎng)
微博
Qzone
評論
圖集

  新華社重慶1月28日電? 題:土家族三老漢 一臺“扶貧戲”

  新華社記者李勇、李松

(新春走基層)(16)重慶黔江:土家三老漢 一臺“扶貧戲”

  長春村村民在平整出來的田地里栽種桑樹苗(1月24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

  寒冬臘月,年味漸濃。這本來是農(nóng)閑的時節(jié),記者卻在渝東南的深山溝里看到,20多個農(nóng)民正扛著鋤頭帶著鎬,栽桑覆膜,干得熱火朝天。領(lǐng)頭的是三位精神矍鑠的土家族老漢,他們和大伙兒一塊揮汗如雨,硬是在平整出的陡坡上栽下一株株桑樹。這個重慶黔江區(qū)土家族三老漢帶領(lǐng)村民奮力脫貧的故事,正在當?shù)貍鳛榧言挕?/p>

  勞動治“懶病”,更治“窮病”

  騰樹文65歲了,退休閑了多年,沒想到最近一年多,又像上緊了發(fā)條似的,一天到晚忙個不停。

  老騰忙,是因為身上扛著責任,他是村里蠶桑股份合作社的理事長。這個“官”可不好當,從組織社員下地種桑、幼蠶集中培育,再到蠶房改造擴容……事無巨細,老騰都要張羅。

  寒冬里,“雪米子”在空中飄飄灑灑,冷風刺骨。在黔江區(qū)金溪鎮(zhèn)長春村四組,老騰他們還在地里忙著,除草、挖坑、栽樹、覆膜……這些日子,老騰每天5點多就起床,早早趕到地里,一直干到晚上六七點鐘。上工的幾十個合作社社員人人都帶著背簍,有的裝方便面,有的裝餅干,有的裝酸菜飯。休息時在空地支上一口鍋灶,熱一熱就解決了一頓午飯。

(新春走基層)(19)重慶黔江:土家三老漢 一臺“扶貧戲”

騰樹長用鐵鍋加熱咸菜飯(1月24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

  在四組,土地大多撂荒了10多年,雜草堆起來能坐人,雜樹都有碗口粗。要新種桑樹,先得用挖掘機整地,然后才能人工植樹,費時費力。71歲的陳正文在地里負責拉繩定距,做得有板有眼?!艾F(xiàn)在正是栽桑的好時候,大家莫偷懶哈。今天種著‘搖錢樹’,挖地挖得手痛,來年數(shù)錢數(shù)得心歡?!标愓囊痪湓?,逗得大伙兒哈哈地笑。

  “以前人懶起,沒啥事干,反倒經(jīng)常生病?,F(xiàn)在動起來,出一身汗,身體反倒還好些?!鄙鐔T龔節(jié)華頭冒熱氣,一邊展腰揮鋤,一邊附和著。

  老騰說,勞動能治“懶病”,更能治“窮病”。他們2017年底種下的近400畝桑樹已初見效益,合作社第二年就收入10多萬元,一戶農(nóng)民多的能分四五千元。騰樹文估計,等到豐產(chǎn)時,合作社收入能上百萬元。

(新春走基層)(23)重慶黔江:土家三老漢 一臺“扶貧戲”

  這是長春村一名村民背的背簍,裝有一壺水、幾把工具和用塑料袋裹著的午餐(1月24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

  石頭縫里“鉆”出一個蠶桑產(chǎn)業(yè)

  長春村土地瘠薄,石漠化嚴重,石頭縫里咋就“鉆”出一個蠶桑產(chǎn)業(yè)呢?這背后的故事值得一說。

  這幾年,黔江區(qū)扶貧產(chǎn)業(yè)明顯見到成效,看著別的村組羊肚菌、油茶、獼猴桃搞得風生水起,四組卻是“冰鍋冷灶”,產(chǎn)業(yè)不見起色,曾當過村組干部的騰樹文坐不住了?!霸蹅儽緛砭褪恰筮M’村,再不振作,差距越拉越大,啥時候能翻身???”

  但也有人“潑冷水”:四組七成以上的地都是坡耕地,滿山是石頭長不出大樹,全是灌木、荊棘。為了填飽肚子,農(nóng)民曾把莊稼從山腳種上山頂,卻是越墾越荒、越窮……

  “不思進取的理由有百條千條,但脫貧的路子只有一條,那就是苦干?!贝謇锴鄩涯陝诹η啡?,暫時還得中老年人打主力。

(新春走基層)(6)重慶黔江:土家三老漢 一臺“扶貧戲”

  65歲的騰樹文(左)、71歲的陳正文(中)、67歲的騰樹長3位土家族老漢在工作的荒坡上合影(1月24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

  “三個老漢一臺戲?!彬v樹文拉上了騰樹長、陳正文一塊創(chuàng)業(yè),他們的年齡加起來超過了200歲。騰樹文當“總管”,騰樹長管財務(wù),陳正文管勞務(wù),各有分工,干起事來一點不含糊。

  首先是選準產(chǎn)業(yè)。通過從好幾種作物中反復(fù)比選,3人認定還是蠶桑穩(wěn)當有賺頭?!扒镜鼐陀行Q桑加工龍頭企業(yè),市場成熟,銷路不愁。”騰樹長說,我們這兒還流行一句話叫“勤養(yǎng)豬、懶養(yǎng)蠶,20多天見現(xiàn)錢?!毙Q桑見效快,脫貧效果好。

  但集中近400畝地一塊種,還算是這3個種地“老把式”的“新營生”。“過去一家一戶種桑養(yǎng)蠶,虧了是自己的;如今合在一塊搞,虧了是大家的,更大意不得?!?/p>

  養(yǎng)蠶最怕病害。為此,騰樹文前后3次到區(qū)蠶繭站、蠶業(yè)公司學技術(shù)?!坝仔Q共育風險最高,這個時候忙到晚上十一二點是常事。幼蠶一天吃3頓,頓頓離不得人。桑葉還要用藥水清洗,要切細碎,真是個細活兒?!?騰樹文告訴記者。

(新春走基層)(12)重慶黔江:土家三老漢 一臺“扶貧戲”

  67歲的騰樹長在檢查桑樹苗上覆蓋的薄膜(1月24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

  “以前追著別人要地,現(xiàn)在地被‘送上門’來”

  四組發(fā)展蠶桑,也得到了政府多方扶助。金溪鎮(zhèn)副鎮(zhèn)長楊勝前、駐村第一書記田杰主動對接,幫著配套建了產(chǎn)業(yè)路、共育室、蠶棚等設(shè)施。

  另外,黔江區(qū)的政策也是“扶上馬,送一程”?!白罱斦a助,幫助村里組建了股份合作社,在收入保底的同時,增值收益還按一定比例分紅,大伙兒能持續(xù)受益。”楊勝前說。

  看著蠶桑產(chǎn)業(yè)走上正軌,并初步見效,越來越多的農(nóng)民想?yún)⑴c其中?!耙郧笆俏覀冏分鴦e人要地種,現(xiàn)在是人家主動把土地‘送上門’,目前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已有近200人?!弊罱?,村民陳正學敲開了騰樹文家的門?!袄向v,我屋頭有5畝好地,我信得過你們,全部入給合作社,要不要得?”陳正學說。

(新春走基層)(15)重慶黔江:土家三老漢 一臺“扶貧戲”

  長春村村民在山坡上的桑樹苗田勞作(1月24日無人機拍攝)。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

  “‘前人栽樹、后人致富’,再過幾年,產(chǎn)業(yè)真正成型了,我們就‘解甲’退休,把‘接力棒’交到年輕人手里?!彬v樹文對記者說。

  “扶貧產(chǎn)業(yè)發(fā)展,離不開苦干、實干的‘領(lǐng)頭雁’?!鼻瓍^(qū)委書記余長明告訴記者,近幾年黔江發(fā)展脫貧致富帶頭人400多人,這其中有類似長春村這樣“退而不休”的“老把式”,也有返鄉(xiāng)大學生、退伍軍人和農(nóng)民工,他們正在成為脫貧攻堅、鄉(xiāng)村振興的中堅力量。

+1
【糾錯】 責任編輯: 王萌萌
新聞評論
加載更多
中華老字號故宮過大年
中華老字號故宮過大年
濟南西站推出“春運照相館”
濟南西站推出“春運照相館”
小年到 年味濃
小年到 年味濃
北京:年味漸濃
北京:年味漸濃

?
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405399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