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家:推进“四链”融合发展 企业与高校须齐发力-新华网
新华网 > > 正文
2024 10/31 10:26:57
来源:新华网

专家:推进“四链”融合发展 企业与高校须齐发力

字体:

  近日,人才引领“四链”融合·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在济南举办。围绕人才链牵引、融通“四链”话题,与会智库专家支招山东,“发挥企业人才引领创新主体作用”。

  “企业创新主体的战略作用仍然不够突出。”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认为,一方面,受到评价方式、投资收益、研发周期等因素影响,部分研发主体、企业或单位更加倾向于选择“重应用、轻基础”的项目,缺乏对科研创新早期项目进行筛选和培育的机制,科研机构研发成果与市场化、产业化成果之间留有空白,基础研究、基础制造对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仍然不足,从根本上也导致产业技术处于较低水平。

  企业要从“创新主体”转变为“科技创新主体”。姚凯提议,从山东省具有代表性的科创领军试点,建立完善企业参与国家级和省级等科技决策的常态化机制,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科技创新决策咨询组织,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自主决策能力,激发企业科研投入和创新投入的意愿,同时推动企业向基础研究、应用基础研究等创新链前端延伸,突出企业在基础研究、应用基础研究、技术创新、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过程的主体地位。

  “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,推动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,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。同时,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交流,形成具有特色的新质生产力产业集群,共同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。”姚凯表示。

  针对“四链”融合发展,无锡学院党委常委、副校长,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徐军海表示,应以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为主线,建立健全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的制度机制,坚持“破四唯”和“立新标”相结合,分类构建国家重大攻关任务、基础前沿研究、应用技术开发、成果转化类人才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,及时增设新兴产业人才评价专门通道,探索将创新成果、发明创造、典型案例等作为评价标准。同时,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,引导各类人才潜心研究,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。

  “教育、科技、人才是互为贯通、互为推动的整体,没有教育强国,就不会有科技强国、人才强国。”徐军海认为,高校作为教育、科技、人才的集中交汇点,要持续优化“四链”深度融合机制,不断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,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,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。

  如何从源头上破解协同低效、重复研究、成果缺乏市场价值等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痛点难点?徐军海建议,推广实施“企业出资、政府资助、联合发布” 揭榜制项目,推动校企供需精准对接,联合开展研究开发、成果应用与推广、标准研究与制定等。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郭香玉】